35KV电力调度管理数据网产品概述 1、 系统根据用户要求可按现场工程量较小设计,便于系统的现场安装维护,为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和监视所需的各项功能和手段,减轻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为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和支撑。 2、 对于无人值班的35KV及以下电站,根据用户需要,站控层的设备也可移到调度中心或集控站,电站内不设当地监控而只留接口,当维护人员进入电站时,使用便携机即可替代后台机。 3、 系统能处理来自不同单元和保护装置的接点信息,协调和统一信号动作时间,提供分类、查询和显示打印。 4、 自动控制子系统功能: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与微机保护子系统应具备各自的独立性。 5、 实现汉化的屏幕画面显示、模拟盘显示或其他方式显示,以及运行和故障记录信息的打印。 6、 事故推画面时间:<2S。 7、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子系统都是按分布式结构设计的,每个子系统可能有多个CPU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由庞大的CPU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度协调的**综合系统。 35KV电力调度管理数据网功能特点 1、 完整的AVQC功能。 2、 站控层设备包括工控机、综合自动化监测软件,可组单机网络,也可组多机热备用网络。站控层通过通信管理机与间隔层通信,实现站级协调、优化控制和当地监控。 3、 控制和调节由计算机完成,减少了劳动强度,避免了误操作。 4、 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功能。 5、 系列化的面向对象的间隔保护测控装置,对于任何具有不同规模、不同一次接线、不同要求的电站均可实现电站综合自动化。 6、 事件记录正确率:≥99.9%。 7、 完成变电站运行参数在线计算、存储、统计、分析报表和远传,保证自动和遥控调整电能质量。 35KV电力调度管理数据网工作原理 1、 检测数据的合理性。当系统的收到的数据**出合理性范围,对其进行复位为某一合理值。 2、 间隔层以站内一次设备(如变压器、电机、线路等)为间隔对象,面向对象,综合分析电站对信息的采集控制要求,分布式配置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微机保护和测控单元装置。 3、 保护、控制、测量装置的数字化(即采用微机实现,并具有数字化通信能力),有利于把各功能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也便于接口功能模块的扩充及信息的共享。 4、 与变电站传统电磁式二次系统相比,在体系结构上,电力自动化系统增添了“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和“通信控制管理”两部分。 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微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综合了变电站内除一次设备和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 6、 一般遥测更新周期:<3S。 7、 实现对遥控对象的遥控,遥控种类分选点式、选站式、选线式控制三种。